close

半災難型的紐約行

要我說實話的話,我心裡真的有點小後悔又來了一次紐約,當然啦,我不否認紐約市是個一輩子可以造訪好幾次的城市(不知道是哪個旅行作家曾說過這樣的話),可是大人哪!籠統地算這可能已經是我第三或第四次的紐約之行了,更重要的是,我們待在紐約頭四天的氣溫,真是太熱了!我來紐約從沒遇過如此炎熱的天氣,簡直是跟台灣有的比,而紐約又是個必須在外面走很多路的都市!

說到底都是因為J君,因為他上次來紐約只來了一天匆匆走馬看花而已,且常常引為憾事,我才想說好吧,那就大發慈悲跟他來紐約玩玩,順便了卻他的一大心願。不過炎熱難耐的氣溫(曼哈頓的柏油馬路和摩天大樓天曉得又火上加油了幾度)讓我很難享受這個都市的千面萬象和五光十色,我甚至在晚上熱得睡不著的時候,心裡暗自想著下次決不要再來紐約!不過就在第四天紐約的熱度達到臨界點,淋下一場大暴雨之後,氣溫馬上降到宜人的溫度,所有人(包括觀光客)都如釋重負一般,沒人抱怨下雨,我想這可能是最受旅行者歡迎的一場雨吧!

橫跨中央公園,居然被我們辦到了!

那是因為迷路,否則我們也不想。第一天我們計畫參觀完大都會美術館之後去逛逛中央公園,第一天還沒意識到熱度的威力,就這樣傻傻地走進面積廣大的中央公園,又熱又渴,又一直找不到我們想去看的草莓園,走了許多冤枉路,坐下來休息好多次之後,我們最後居然是從中央公園的底邊走了出來,這可是大橫跨中央公園啊!我當場好氣,可是就算如此還是得靠兩條腿走回去。

第二天再度頂著悶熱難耐的天氣出門。我們到了曼哈頓很北邊去參觀我想去很久的大都會美術館分館修道院 The Cloisters;修道院是建在 Fort Tryon Park 裡面,我們坐地鐵到這個公園的時候,才發現原來這整個公園就是一個碉堡,而地鐵就建在碉堡的岩石山壁裡面,還真是因地制宜呀!



捐錢建築這座修道院的人就是紐約鼎鼎大名的慈善家洛克斐勒,最初修建這座修道院就是要建成一座博物館來收藏中世紀的宗教藝術品;讀到這段簡介的時候,心裡忍不住浮上一層失望之情,我還以為這裡原本就是一個有人住過的真正的修道院哩!不過我的預期也不合理,我怎麼會以為美國會有修道院呢?美國的建國始祖不僅是一群新教徒,而且美國本土壓根就跟中世紀歷史扯不上邊,所以為什麼美國人會想要特別建造一座博物館來典藏從歐洲買過來的中世紀藝術品呢?這實在令人費解,更令人咋舌的是,這座修道院也是從歐洲移植過來的,它是不曉得哪個小地方的一座頹圮的修道院,洛克斐勒先生不曉得是出於何種意願就將這座修道院搬到美國來了。有去過大都會美術館的人應該曉得,在埃及館裡有一座很酷的神殿,雖然這座神殿不大但是在博物館裡能有這種規模也是很了不起了,我從以前都一直以為這是現代仿建的,還想說館方真是用心能夠這樣大手筆重現古蹟,不料直到這次我才發現這座神殿也是「原裝進口」的,我忘了是聯合國還是埃及還是兩者,為了感謝美國在埃及金字塔的考古工作上的大力支持,就將這座神殿作為禮物大方地送給美國了,還真是…令人傻眼,老實說我才不認為這真的是什麼感謝的禮物勒!幾天後,在聯合國工作的同學的媽媽帶我們參觀聯合國,她透過窗戶看著東河上好幾條人車熙來攘往的大橋,說道「美國的確是富強」,當時我還想說看這些橋有什麼好感慨的,但是想到這裡,我不禁覺得她的話真有幾分道理。

撇開這些牢騷不談,大都會美術館和修道院真的是很值回票價的博物館,大都會裡面的典藏品真的是叫人大開眼界,修道院也是一個很漂亮又幽靜的地方。這天我們逛完修道院以後又回到大都會美術館裡繼續逛了兩小時左右才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roleena 的頭像
    caroleena

    多米尼玩物喪志集

    carol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