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ow can you not be romantic about baseball? 

我比較專心在看MLB的時代約為2005年到2008年,我是天使隊(LA Angels)的球迷。做為像LA這樣大市場球隊的球迷滿幸福的,球隊有錢,球星知名度不差,球場舒服又豪華,週遭不難找到志同道合的球迷,每年大概都還能交出個美聯西區冠軍的成績單。如果你是剛接觸大聯盟的球迷,要決定支持這個球隊一點也不費力。不過,整個球季你會看到一個很礙眼的隊伍,這個隊伍完全不具備我剛才講的條件,卻能一直跟天使隊爭美西第一名的位子,那就是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s)

運動家就像幽靈一樣陰魂不散,在排名表上第一第二的位置上上下下。(美西區只有四個球隊,那段時期間,不意外的話都是由天使和運動家分佔一二名,第三通常是德州遊騎兵Texas Rangers,墊底則是西雅圖水手Seattle Mariners) 我去過奧克蘭的主場Coliseum球場一次,是為了替王建民在美西的初登場加油。對一個去慣天使和道奇這種豪華球場的球迷來說,Coliseum簡直像個廢墟*,又髒又破。加上那天天氣淒風苦雨,王建民戰績又不佳,使我對奧克蘭的印象差到極點。跟天使隊這種強調自家農場栽培*(當時啦),全隊球員好像和樂融融的大家庭相比,運動家的球員在我看來,就像是剽悍的傭兵,只要拿一點錢就可以上場賣命的樣子,你在想他們怎麼沒一點團隊精神呢?卻又打的出讓你跌破眼鏡的成績。


*
這篇文章中有冒犯運動家球迷的地方請見諒了,但是Coliseum球場真的很難令人恭維。好在運動家快要搬家了,衷心祝福他們搬到新地方能吸收更多球迷。


*好吧,我承認洛杉磯天使隊現在也是「邪惡帝國」--就是出高薪買球員的球隊,不過天使隊在更早以前是傾向於採用自家農場系統培育出來的球員,影響所及,天使隊也不常花高薪買球員,他們的球員有不少是只披過天使球衣的「天使寶寶」。


我當時就隱約知道奧克蘭運動家是一個特立獨行的球隊,他們沒有錢買明星球員。他們用的方式,是去找單方面很強,但又不貴的球員。所謂的單方面很強,就是一切看數據決定。不過他們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一切的迷團總算在讀了《魔球》以後解開。

我的棒球知識淺薄的可憐,不過連我也聽說過有所謂的數據派論戰。要說美國人是世界上最能創新,最能捨棄傳統的種族大概一點也不為過,但要是談到棒球,可是還是一不小心就會觸動每個()人的神經的。你如果去過美國球場看球,看到球場週邊人士(不管是播音的、帶位的,還是自己端著計分本在看球的執著球迷)還能夠有許多鬚髮斑白的老伯伯,就能了解Old School棒球和離經叛道的數據派人士能夠有多對立了。《魔球》裡面描述的頑固老派棒球人,一點也不誇張。

沒想到出現了一個打破這百年傳統的人,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豆子爺Billy Beane把這數據理論發揚光大,進而打造出一隻「魔球」隊伍。數據理論是一回事。事實上,運動家傳奇宣揚開了以後,紅襪隊向豆爺開出了巨額支票,雖說後來他沒有去,紅襪轉而雇用數據理論始祖並在2007年,如願拿到睽違已久的冠軍戒指是說,紅襪隊抦棄傳統觀念(或者說,不再學邪惡帝國亂灑錢)之後,的確也成功了。但在此種種發生之前,我覺得最了不起的,是豆子爺能夠大刀闊斧納入這套理論並且實際付諸執行的魄力,這就不是隨便哪位MLB前球員兼總經理能夠做得到的。著名的財經作家Michael Lewis寫作此書是2002年的事情,正體中文版出版是2008(值得一提,本書的譯者翻得非常好!),掐指一算也已經歷經10年了。

《魔球》的故事一言以蔽之就是個以小搏大的故事。慘澹經營的小球隊在邪惡帝國的金錢攻勢下,找到增加贏球,即賺錢的經營之道,並以一群二線球員的兵團創下單季20連勝的奇蹟。將所有贏球機會的元素化為數字,找出適合的球員來實踐這些元素,進而創造出勝場,並為球隊帶來營利的機會,同時,做為資源有限的球隊,在最好的時機放棄身價上漲的球員,進而帶入更多有潛力的球員。《魔球》的教訓不只給了職棒界,也給企業管理人士一個借鏡的機會。

關於《魔球》在財經和投資上的應用,已經有太多文章在討論它了。在此我也無法提出更精闢的見解,而且我對本球隊歷史,也沒有熟到能挑錯的地步。讀《魔球》這本書,對一個棒球迷來說,除了能夠了解數據理論發展始末,和Billy Beane如何締造運動家隊的傳奇外,最令我感到震動的,其實是豆子爺這個人。

Michael Lewis
一開頭給了一些豆爺年輕時的一些背景描述。豆爺如果出現在武俠小說的話,那麼張三丰可能一捏他的腕骨就驚為天人,此人「骨格清奇」、是「不可多得的練武奇才」,他是「full package」,不入武門,簡直就是浪費了祖師爺所賜的寶貝。

通常小說裡的描述就到這裡為止了,誰問過小比利是不是真的想要打棒球呢?書裡有段描述很令我動容。他在小聯盟時期有位隊友,資質並不比他好,但是那個人所做的一切事情,動機都是出自「我要成為大聯盟明星」,譬如絕不躺在床上看書以免弄壞眼睛。當然,這樣做不能保證他就能上的了大聯盟,但很顯然的,豆爺所缺乏的正是那人迫切想要上大聯盟的心理素質。

我念翻譯所的時候,除了那些很篤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就在筆譯的同學外,大部分人心裡都有個心魔。我們所學的口譯中,會議口譯(Conference Interpreting)被認為是口譯界裡的九陽神功,不管你是只企求練到九陽神功的一點邊,或是未來想靠著九陽神功在武林大顯神威,大家日日夜夜辛苦,就為了這個遙不可及的夢。因此,那些天賦異稟的同學,被大家(偷偷)寄予無限想像:他們日後就應該在聯合國或歐盟或國務院或在世界各地飛來飛去,做為專業的口譯員大放異彩。

幾個在學校時期表現特優的同學就是你偷偷在心裡覺得下一個聯合國名口譯非他莫屬的人,後來並沒有選擇這樣的道路。一開始我心裡有點不能平衡(為何?),我想這種心理有點像是:媽媽小時候家裡窮不能完成的夢想,你一定要替媽媽完成!類似這樣的。但是,後來再看到這些人,我覺得他們其實過的挺快樂的在他們自己所選擇的事業上,我心底偷偷猜測說不定還更快樂。因為我自己經過一番闖蕩以後,也不再只把那樣的夢想當成唯一值得追尋的成就了。

我無法形容看了豆爺的故事後心裡的感觸有多大。世人的眼光總是喜歡追逐神童或是英雄,但是很少人會關心神童真正喜歡的是什麼。我覺得他做的最棒的事,就是終於搞清楚他不想打棒球,而找了另一個他做起來最如魚得水的事情。正如Michael Lewis所說,可惜Billy Beane是在打棒球的大聯盟,他不能擴張他的球隊,頂多就是讓其他花大錢的球隊難堪而已。

原著和電影都非常好看,我覺得電影看了真是令人熱血萬分啊!電影裡並沒有太多投打場面,有人因此認為並不夠精采。不過我覺得這是明智之舉。話說,演員演出來的畫面哪能比的上真正大聯盟球員的美技表現?而事實上,大聯盟隨著各項理論演進,現在已經不再只注重揮大棒了。我記得看電影的時候,周圍有許多人並不能看懂球賽中某些情節到底是什麼意思,雖然讓我有點小遺憾,但是電影表現「魔球」魅力,和數據派的精神部分,還是非常棒的。「魔球」的故事之所以能激起熱血,有個重要原因是,這一段是許多年輕的球迷都見證/經歷過的歷史,也有許多球迷成了數據派的死忠擁護者。

回到現實,豆子爺在拒絕紅襪隊的高年薪之後,仍然繼續在球隊沒錢、沒錢請球員、戰績不佳、被球迷罵和被媒體修理的迴圈中打轉,BUT! How can you not be romantic about baseball? 聽說運動家隊遷移到San Jose快要定案了,希望矽谷的居民能為運動家帶來更多財源啊,不曉得精明的豆子爺會不會補些台灣球員來吸引我們這些球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roleena 的頭像
    caroleena

    多米尼玩物喪志集

    carole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